胎兒3D超音波 醫師:醫院吸錢機器

〔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/台北報導〕不少準媽媽會自費去照3D、4D的立體超音波,以為比一般超音波更精準,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昨鄭重澄清,產檢仍以2D平面超音波為首選,立體超音波的技術層次並不高,只是醫院的吸錢機器,可提前看寶寶可愛模樣,但對產檢幫助有限。

技術層次不高 多用來拍胎兒寫真

台灣婦產科醫學會、台灣兒科醫學會昨舉辦記者會,婦產科醫學會提出立體超音波無用論,多被拿來拍胎兒寫真,無助於篩檢胎兒異常;然而,真正有用的2D平面超音波,國家卻只給付一次基礎超音波,且給付是全世界最低,只有三百五十元,連維護機器都不夠。

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指出,2D超音波可概分為基礎超音波(level I)與高層次超音波(level II)。前者檢查胎兒大小、胎盤位置、羊水量、胎位,即政府給付的超音波產檢;後者則可進一步做到胎兒頭頸、胸廓、腸胃、腎臟、四肢的檢查。

建議基礎超音波給付提高 增至2次

婦產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徐明洸表示,衛生署國健局所給付的基礎超音波,只夠看「一顆頭、一個肚子、一條腿」,遠低於一般民眾心中的期待;高層次超音波得自費約兩千到兩千五百元,若要加做精細的胎兒心臟超音波得再花兩千元。

不少父母以為立體超音波就是比較精準的高層次超音波,徐明洸澄清,立體超音波並非「高層次」,而是「高科技、低層次」超音波,一般收費約兩千元到三千六百元,對產檢幫助有限,卻有如「吸錢機器」,「把爸媽的錢吸進醫院口袋」,且造成民眾錯誤期待,易引發醫療糾紛。

所謂的高層次超音波,指的並非全是影像解析度品質高低,也包括操作與判讀影像的技術水準高低。黃閔照表示,超音波檢查並非萬能,正確診斷出胎兒異常的比例只有五成,母親太胖、胎兒姿勢都會影響判讀。我國篩檢政策若比照美國只做基礎篩檢,一旦出生後有胎兒異常,這個社會就應該要能包容。

周產期醫學會與婦產科醫學會建議,衛生署應將產檢基礎超音波的給付調高至一千四百元,並增加至兩次,明訂檢查範圍,至於高層次超音波民眾可自由選擇。

國健局:邀學者研擬改善計畫

針對婦產科與兒科醫學會訴求,衛生署國健局局長邱淑媞表示,將邀請學者專家參考科學實證、先進國家政策等層面,研擬改善計畫,將以全人照護為核心,給予合理給付,提升服務品質。

轉載自:自由時報2011/05/09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SR*FZ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